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科技赋能 福建柘荣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走进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内,一垄垄灵芝犹如撑着的一把把棕色小伞,长势良好。在办公室里,该公司董事长杨丽琴通过远程对菇房温度、湿度、

  走进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内,一垄垄灵芝犹如撑着的一把把棕色小伞,长势良好。在办公室里,该公司董事长杨丽琴通过远程对菇房温度、湿度、通风等进行精准调控,以科技助力,推进食用菌产业数字化发展。

  东源乡通过引进宁德市益智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搭建大数据平台,实施益智源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利用“互联网+”,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运营管理可视化等服务,助推产业发展“加速跑”。

  中新网宁德10月18日电 (马启晨 江澜)轻点手机,用户可以线上认种认养,查看鸡苗生长情况,实时监测养殖场环境……走进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黄柏乡高峰村月子鸡养殖场,只见通过一个个智能设备,将信息化与生态养殖、传统农业与现代网络技术完美结合,加速培育发展“可视化农业”。

  柘荣县乍洋乡试点打造前楼、石山片区智慧茶园,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智慧化种植生产管理系统和统一管理中心,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截至目前,柘荣县共有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含三区人才)76人。今年以来,该县科技特派员建立示范基地71个,引进新品种93种,推广新技术85项,开展各类培训指导137场次3601人次,帮助服务对象增收600多万元。(完)

  “把传统农业与大数据对接,让传统农业逐渐从以人为中心变为以数据为中心。”柘荣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立平表示,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将持续科技赋能农业发展,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助力产业提升,实现数字化发展,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柘荣县科学技术局科技推进股负责人李文杰表示,将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实践“总站+服务团+乡镇站”科技服务模式,重点围绕“2+N”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强化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杨丽琴告诉记者,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以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地面积可达230余亩,每年种植菌棒500万袋,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主要产品有金针菇、猴头菇、玉木耳、秀珍菇、林下仿野生灵芝、灵芝茶等,产品主要销售到福州、温州、杭州等地,广受客户好评。

  前楼村生态茶叶示范基地负责人魏建忠称,以前是凭借经验种植茶树,现在是通过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引进水肥一体化管理、可溯源管理,茶树种植、养护、采摘有着严格高效的管理,茶叶品质越来越好。

智慧化种植生产管理系统实时采集影响茶树生长的各项数据信息。 柘荣县乍洋乡 供图

  黄柏乡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是柘荣县科技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柘荣县围绕农业“2+N”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以农业科技为引领,持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传统农业朝着智慧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兴农强农,科技特派员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2021年以来,柘荣县积极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采取“总站统领,分站沉点,升级服务”的思路,形成“1个总站+6个团队+9个乡镇站”的站内合作、站外互联、全县机动的机制模式,实现科技特派员跨学科、跨级别、跨区域联动服务,有力地助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网址: http://www.nywlxx.cn/zonghexinwen/2022/1019/559.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的农业科技新作为
下一篇:农业网络信息文献(农业经济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农业网络信息投稿 | 农业网络信息编辑部| 农业网络信息版面费 | 农业网络信息论文发表 | 农业网络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农业网络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