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网络信息版面费是多[11/04]
- · 《农业网络信息》投稿方[11/04]
打造“亭”好品牌 建设“智”美乡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推出“一机游山亭”智慧旅游平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标准统一、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多级联动、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的智慧旅游平台。将
推出“一机游山亭”智慧旅游平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标准统一、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多级联动、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的智慧旅游平台。将自然环境与数字场景有机融合,实现用一部手机为游客提供语音讲解、路线规划、智能导览、电子商务等功能,并打造“山亭好礼”系列文创和旅游产品电商服务品牌,深度开发系列商品,形成具有山亭区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体系。打造“智慧景区”,依托抱犊崮、熊耳山等重点景区文化旅游开发资源,投资 30 余万元,对智慧化景区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无纸化售票。游客在手机客户端进行购票,入园可通过刷身份证、一卡通、人脸识别系统直接入园。园区内无线局域网(WLAN)、智能监控全覆盖,实现重要点位、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重点监控。打造“网上展馆”,充分发挥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园等教育基地作用,结合互联网 VR 技术,采用全景虚拟方式进行展示,涵盖了展厅漫游、虚拟讲解、音视频资料、背景音乐等内容。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足不出户即可“云览”教育基地,还可以通过一键分享、点赞、用户留言等方式,实现沉浸式浏览体验提升了数字宣讲能力。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亭”靓数字文旅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亭区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建强用好区镇村“一张图”,整合现有数字资源,打造“亭”好数字农业、“亭”棒数字治理、“亭”靓数字文旅,蹚出了一条以数据驱动乡村振兴的山亭模式。被评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云公章+崮乡义警”打造便民服务新格局。实施村级“云公章”智能化管理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由云章、手机 APP 和电脑客户端组成,通过线上审批授权盖章,累计用章 人次,在新华社《高管信息》等刊发,并纳入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创新开展“崮乡义警”警民联动社会治理模式,义警电动车配有魔环后台定位系统,终端大屏可随时同步、回访观看巡逻轨迹、巡逻里程,打造警民融合、联防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山亭区拿出“互联网+”系列“实招硬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农业行政管理高效化。
“互联网+生产”,让农业更高效。建成远程监控服务中心信息化精准管理系统,选择棠棣峪、郑庄等火樱桃种植基地,安装传感器、探头等设备,远程采集果园内的光照、温湿度、果树长势等指标,提供灾害预警防范、精准肥水管理、精准病虫防控、精准优质采收等服务。创建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2 处,水泉、北庄等镇火樱桃、葡萄种植户安装“大棚宝”,亩均效益 5 万元以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山亭区以健全机制为引领,将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全区“三重”工作和改革攻坚重点调度事项,成立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高标准、常态化协调推进。制定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要点和考核细则,区财政列支 50 万元预算资金奖补镇街。助推网络延伸,采用物联网+AI 技术,创新开发“乡村大喇叭”等智慧平台,实现远程广播喊话功能,并创新增设点播、定时播等功能。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普及应用,农业生产、水利、电力、物流等乡村基础设施普遍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221个,城区和镇街驻地 5G 网络及行政村4G、固定宽带、广播电视服务全覆盖。借助成功入选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机遇,与浪潮集团对接,建设全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打造数据管理总枢纽。投资 2380 万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打造全行业全领域运维管理体系于一体的“城市中枢”“山亭大脑”。搭建全区数字乡村“一张图”,通过与雪亮工程、农产品监管、防返贫监测等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信息资源共享。
文章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网址: http://www.nywlxx.cn/zonghexinwen/2022/061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