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农业数字化智慧化!高唐县吹响智慧农业建设集

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立智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设备及信息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化,实现农业数据互联互通、实时监控预警、科学决策的数字化管理……春光明媚

建立智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设备及信息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化,实现农业数据互联互通、实时监控预警、科学决策的数字化管理……春光明媚的四月,聊城市高唐县吹响了“智慧农业”建设集结号——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园区自身产业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数字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高唐农业发展的一大新亮点。

近年来,高唐县围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锦鲤、粮油等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高唐农业实现品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聚力赋能高唐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据悉,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将通过精细化生产,实现农业节水、节药、节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借助互联网及二维码等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精准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农业资源信息,实现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高唐县依托数字农业产业园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社、农民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养殖户+合作社+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与农民建立合同关系,明确权利责任,完善价格协调、合同备案机制,稳定购销关系,降低农户市场风险。

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还进一步推动了高唐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据介绍,在聊城市农业局的指导下,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针对高唐农业的发展潜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还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动宣传。今年,高唐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计划总投资2521.99万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立覆盖县、镇(街)、村三级的秸秆收储利用体系,形成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在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前进了一大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常明清 王子强 报道)

文章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网址: http://www.nywlxx.cn/zonghexinwen/2022/0502/526.html



上一篇: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计算机网络保密检查
下一篇: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

农业网络信息投稿 | 农业网络信息编辑部| 农业网络信息版面费 | 农业网络信息论文发表 | 农业网络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农业网络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