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文轩 青岛报道 2021年度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争先进、创典型、树标杆,亮点纷呈,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高度肯定。在2021年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文轩 青岛报道

2021年度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争先进、创典型、树标杆,亮点纷呈,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和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高度肯定。在2021年度全国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估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受到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通报表彰;在2021年度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典型宣介活动中,由青岛市农广校培育的典型荣获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1所、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1名、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新闻宣传作品”2篇、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在线学习资源”2个;1名学员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资助项目人选,1人被中央校评为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全国共享师资);在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评选中,1家入选全国52所首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青岛市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评为2021年信息宣传工作优秀集体。《农民日报》以《十万“新农人”孕育乡村振兴新希望》为题对青岛市创新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进行了专题报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是主体。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青岛市走在了全国前列,率先制定了地方政府法规《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更是通过打造过硬的培训平台、锻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强化实用通俗的培训内容等一系列办法不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在哪儿培训?”农民培训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如何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参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遵循教育规律和特点,分类指导,分层次培训,按需求发展,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农业院校、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有效的体系和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目前青岛建成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育示范基地3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26处,农民田间学校160所。2021年,青岛胶州裕丰农资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以其优越的软硬件设施入选52所首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青岛东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获得全国2021年度“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该学校自2017年开展田间学校培训以来,培训模块与专家团队日益完善,涵盖了果树病虫害防治、园艺管理、乡村振兴、合作社管理、绿色生产、营销推广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每年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及农业带头人培训,共承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惠及农业种植面积10万余亩。

“谁来培训?”农民培训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农民培训的质效,青岛建立了“共享师资库”,其中既包括从全国各地选聘的理论基础扎实、授课水平高的500余名农业专家教授和指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10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还云集了青岛本地培育成长的1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的胶州市农广校高级农艺师高兴兰,多年来致力于手机在农业植保、农田灌溉、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培训,平均每年组织培训班几十场次,培训学员2000余人,通过提升农民的“手机+智慧农业”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发展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全国共享师资)的“土专家”王伦世,是平度市南村镇的一名普通农民,通过接受市农广校系统的培训和自身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索实践,将自己锻造成了一名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还常年做客省、市电视台农业类节目,为广大农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种植难题。这些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田秀才”以其过硬的理论功底和“接地气”的实践经验成为农民培训的中坚力量。

“培训谁?”“我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小麦育种研究,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我在这个领域里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只要听说有培训班,我就会积极报名参加,从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实用人才培训,到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培训等,每年参加的培训十多次,每次培训都有收获,我的企业也在这一次次培训中不断发展壮大。”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资助项目人选的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元江对自己的成长经历颇多感慨。青岛市农业农村系统作为农民培训的主管部门——在选择学员时统筹考虑种植业、农机、畜牧兽医、渔业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状况和人才需求,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产业扶贫对象、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等为重点,经过镇、区市层层遴选和公示后确定培育对象,并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分层次、分领域、分区域的培训,让农民学有学成。

文章来源:《农业网络信息》 网址: http://www.nywlxx.cn/zonghexinwen/2022/0410/520.html



上一篇:七星关区:智慧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疫情之下抓春管 多措并举

农业网络信息投稿 | 农业网络信息编辑部| 农业网络信息版面费 | 农业网络信息论文发表 | 农业网络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农业网络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